服务热线:

199-2764-1253

新闻资讯

News & F.A.Q

电线电缆产品创新启示录(上)

更新时间:2024-1-28    点击:769次

 


有人说:“文学创作来自灵感,科技发明来自实验,产品创新来自市场”。我们所讨论的产品创新,其对象便是应用市场。大部分电线电缆专利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,但也有一些专利的产品设计、专利要点和实施细节,有的直接脱离了市场需要,有的只追求“新、奇、特”和刺激感,似乎难以实施。

 

在电线电缆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,提出企业应该实施产品创新的号召和思路,是非常及时的和必要的。但问题是产品的创新点在哪里?创新到什么程度?创新产品的市场前景到底如何?这个值得关注。

 

曾几何时,假冒伪劣电线电缆产品有泛滥成灾之势,赶不尽杀不绝,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。而质监部门往往对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基本评价是“非标产品”,即某些指标达不到国标或行标的要求,因而被判为不合格产品,属于打击整治之列。

 

国外的电线电缆打假媒体在描述不合格电缆时,通常使用两个词汇,即“假冒电缆”(counterfeit cable)和 “非标电缆”(sub-standard cable),并且将这两种电缆都作为打击的对象。“假冒电缆”有两层含义,一是假冒其他厂家的品牌,二是假冒正规标准产品。而“非标电缆”,则直接被判为产品不符合其正式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。


于是,就引发出一个严肃的问题,即在做产品技术创新时,一方面不要侵犯其他厂家的技术产权;另一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新产品开发计划、程序、全套技术文件,包括产品企业标准,以及与产品试用单位的技术协议。


不论开发什么新产品,最初都是“非标产品”,也就是说都是没有国际、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产品。完全按照现有正式产品标准制造的产品,就不叫做创新产品。正式产品标准,都是从非标准产品使用合格和市场用户普遍接受而制定的。所以,在开发出新产品、并试产试销时,要注明企业标准号和产品型号,以免陷入遭受打击非标产品的困扰。


至于通过技术创新而出现的完全适用于市场、用户也乐于接受的产品,何时才能获得国家产品标准制定和管理部门认可,那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。有些电线电缆创新产品已经在市场上畅销多年了,但还没有被列入国家标准,这种现象仍然存在。


例如,钢芯铝绞线导体架空绝缘电缆,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开始在广州电网使用,但直到2008年才被列入国家标准GB/T 14049—2008,期间一直作为企业标准产品。还有铜包铝导体电力电缆,全国的使用量正在增长,供电部门也接受了,但没有正式国家标准,只有省级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。对于这种现象,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,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。


现在,业内趋势正旺的风电电缆、光伏电缆、海底电缆、核电电缆等特种电缆,几乎都没有正式国家标准,只有某些部门发布的技术条件和企业自编的企业标准。这种现状也为企业实现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,即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,尽量完善产品,直到使之完全符合市场需求。


在产品创新时,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,量力而行,切不可勉强,只顾攀比而粗制滥造。在同一个产品有多个企业同时开发的情况下,谁的产品性能符合技术要求,并且安全可靠、节能环保、成本较低,谁就能脱颖而出,受到市场欢迎和用户称赞,获得市场主动权和发言权。


本文主要整理了一些电线电缆产品技术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实例,希望对实施产品创新的同仁有所启发。


 

1
从小做起 不贪大求洋



全球电线电缆产品有几千个品种、十几万个型号,都是通过产品创新逐渐积累、扩大和延续下来的。其中,除了从橡皮到纸绝缘、从普通聚氯乙烯塑料到交联聚乙烯绝缘、从铜导体到光纤等重要材料的更替之外,其他很多都是产品结构改进或性能改良这些小方面做起的。


有时候一说产品创新,人们立刻就想到要“搞个大的”“搞个像样的新产品”,而对于何谓“大”和“像样”,连他们自己也一时说不清楚。

 

他们所说的“大”和“像样”,或许是想搞出在行业内引起轰动的新产品,以吸引人们的眼球,提高企业的知名度。如果企业有能力、有条件做得到,这当然是好事。但不要片面追求,更不要像法国大作家拉封丹所写的《要和牛比大小的青蛙》中描写的那样。

 

拉封丹的寓言说,青蛙自感比牛小,但很不服气,于是就拼命鼓肚子和牛比大小,直到自己把肚子鼓破了,还是不如牛大。其实,如果那只青蛙有自知之明,自知自己会永远比牛小,完全可以苦练内功,跳到牛背上,让牛驮着自己,在牛背上自鸣得意,那才叫风光。


这则寓言告诫人们,不要拿自己做不到的事去和别人相比。同样也告诫某些企业,不必与那些条件充分的企业做无谓的攀比,以致发生恶性自我膨胀而毁灭了自己。尤其是中小企业,在开发新产品时,千万不要忽视产品结构和性能上的微小改进,更不可贪大求洋。哪怕是微小的改进,也会直接影响用户的选择,并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 

俗话说:“庙不在小、有神则灵”。中小企业这座“小庙”里,如果真的有了一两个堪称灵验、能救活企业的新产品之“神”,这样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。当然,企业把“神”请进“小庙”,并让他灵光,还要得力、得法。就国内外经验来看,大体上有如下几种做法:

 

小产品:产品不在大小,有市场就是好产品。现在业内流行的超高压陆用电缆和海底电缆,产品很大,但市场容量毕竟有限,况且也不是那么容易制造。而小产品结构简单,性能单纯,市场容量大,应该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切入点。


仔细分析便可知,几乎每一种小产品,都有继续创新之处。光纤复合电缆不再只是中高压电力电缆和海底电缆,低压电力电缆也开始被纳入。建筑用电线电缆不再只使用铜铝导体,已开始使用铝合金。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不再只是聚氯乙烯和橡皮绝缘与护套,已开始使用热塑弹性体和聚烯烃,等等。


从产品体积来看,小产品几乎都是些高端产品,其创新难度更大,也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机会。例如,收音机、手机和电脑用的耳机线,就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。早在20多年前,就有电缆专家说过:中国电线电缆行业规模之大,但为何做不出像日本那样的高档耳机线?此话值得深思。

 

少投资:对一般中小企业而言,产品创新的投资规模不宜太大。有电缆厂曾在标语横幅里写道: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”。意思就是要让企业的产品品种尽量齐全,尽量“刷新”企业产品名单。这一思路没什么问题,但需要不菲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。还有些企业则对技术革新始终心有余悸,他们提出的论调是“搞技改找死、不搞技改等死”。这两种倾向,实际上都是在投资规模上陷入了困惑而模糊的境地。


为什么不选择合适的小产品进行小规模投资呢?有些外国中小电线电缆企业,对产品创新的投入非常小心。他们实施的产品创新点,主要是简化产品结构,提高产品性能,便于产品安装使用。这样的产品创新,并不需要巨额投资,只是一些“小改小革”,却往往能引领潮流。


见效快:实施产品创新的企业,都希望投资少、见效快。但是,如果对“创新点”看走了眼或者朝三暮四,则很难看到创新效果。例如,有的企业前天说上马分支电缆,昨天说上马柔性防火电缆,今天又说上马交联立塔生产超高压电缆。决策人如果六神无主,东张西望,结果什么也做不成,白白荒废了大好时光。也有的企业,一直稳扎稳打,产品创新年年开花,搞一个成功一个,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
 

要想实现见效快,企业首先要在充分了解产品市场潜力的基础上,以“短、平、快”的策略,持之以恒地实施产品创新。人们常说“船小好掉头”,意思是说企业小、项目小,改变起来损失不大。但是,如果片面地持有这种理念,失败一次掉一次头,就会有走不完的路,掉不完的头,造成经济损失不说,还失去了市场机会。

 

纵观电线电缆产品创新的历史,除了很有实力的大型企业,或者国家指令性计划项目之外,一般中小企业在产品创新时,最好从小做起,不可贪大求洋。小有小的优势,大有大的难处,土有土的辉煌,洋有洋的没落。何谓中国特色?何谓实现中国梦?只有从自己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产品,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民族工业产品。


2
营造企业“人人创新”的局面



曾经有人说过:“只要大力破除对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,形成‘人人创新’、‘万众创新’的新局面,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。”

 

提倡企业“人人创新”,并不是强求每位员工都要做出重大发明创造,必须拿出创新产品,而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浓厚的产品创新氛围,让全体员工都关心创新。比如,宝胜股份实行“三种人政策”(不养闲人、不用懒人、不亏能人),排除“闲人”和“懒人”的干扰,让有才干的“能人”成为产品创新的主力军;远东电缆则以取得的成果论英雄,给予“六子登科”优厚待遇(票子、位子、车子、梯子、里子、面子)。


要做到企业“人人创新”,就必须制定一套与时俱进、行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
 

第一,公布项目“黄榜”,吸引能人出山。以前有些企业张贴“黄榜”,提出创新项目,有志于参与创新的职工都可揭榜执行。创新可以是一个人,也可以是一个班组或者自由组合的小团队。但一个人天马行空实施产品创新有一定难度,往往大家会选择后者的团队方式。

 

其实,产品创新的宣传启动还有另一条路,就是在企业内部开展“合理化建议”活动,或从员工提交的合理化建议书中发现合适的创新项目和人才。实践证明,在企业内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,是一个值得推行的方式,既可培育员工的创新意识,也能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。尤其是产品销售业务人员直接来自市场的建议,是特别重要的。


第二,制定奖励方案,认真落实执行。针对每个创新项目,要遵循“责、权、利”原则,提出明确的奖励方案,并征求创新人员的意见,达成经济价值共识,签订创新协议,实现和谐、高效的创新进程。对于需要外协合作的项目,要与合作单位签订明确的合作协议,并做到尊重知识,尊重人才,言而有信,互惠互利,合作双赢。


第三,营造良好环境,保证创新顺利。产品创新过程中,既需要企业内部资源的大力支持,也需要企业各级上司的热情关怀,更需要车间有关班组的密切配合。


车间工人不认真配合,直接后果就是产品老是不合格,既造成极大的浪费,也会严重挫伤士气。有的企业由于创新奖励分配不合理,导致负责产品创新的部门和车间发生矛盾,发生故意造成试制产品多次不合格的现象。产品创新计划稍有差池,就会引起这样那样的矛盾而影响创新工作进度,这种情况并不罕见。 


第四,认真检验产品,数据真实可靠。产品创新是为企业做的,也是为创新人员自己做的。创新成功了,企业会按照规定给创新人员发放报酬,他们也相应实现了自我价值,树立了信心。不过也听说过,有的创新人员非但不认真执行创新程序,反而在产品“创新”出来后,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合格的检验报告,骗取奖励。需要强调的是,精益求精、实事求是,是产品创新人员应该具备和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。


第五,注意与用户沟通,及时修改设计。有时候,产品设计方案不一定完全符合用户要求,或者用户临时要求修改产品设计,这就需要创新人员多与用户沟通,双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。


例如,广州珠江隧道用的耐火电缆,本来是要进口的,但为了节省外汇,工程部门要求寻找国产耐火电缆。于是,工厂产品设计人员与用户对比进口产品,一起对这条耐火电缆的使用环境和技术条件展开研讨,终于设计制造出了与进口产品性能一样的耐火电缆。此电缆安装使用几十年来,从未发生任何机械、电气和火警故障。

 

总之,产品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。看似简单的小而新的电线电缆产品,要想获得完全成功,需要企业和创新人员付出很大气力。只有企业重视创新,为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各种必要的条件,把创新政策落到实处,才能让企业焕发崭新活力,在产品创新“快鱼吃慢鱼”的竞争局面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
3
看准了就“稳、准、快”实施



实际经验表明,搞产品创新,“稳、准、快”很重要,若陷入“软、散、漫”,是永远都搞不好产品创新的。人们在开发新产品或者上马新项目时,一般都要求做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,其目的就是对目标项目进行一次全面分析和彻底了解,以便做出切实可行的正确决策。


所谓“”,就是要对创新目标产品进行深入调研,包括产品现有水平、技术发展动向和市场需求等。特别是市场调研,这是最重要的环节。否则,即使研发出了水平很高的新产品,目前市场不需要或者需求量很少,也没有实际意义。

 

所谓“”,就是通过上述调研,明确哪些新产品值得开发,防止看花了眼而陷入困惑。若一时不能决定到底哪一个项目好,反复回过头来花时间进行调研筛选,再看走了眼,只能错失市场机会,留下遗憾和悲伤。

 

所谓“”,就是一旦看准了,产品研发部门提出了方案,就要尽快实施,不能拖拖拉拉。企业要提高对开发新产品重要性的认识,充分提供人力、物力和财力资源保证,让研发工作顺利进行。

 

当然,要真正做到“稳、准、快”也并不容易,要看企业领导人和项目主持人的判断、组织、协调能力、研发工作环境条件以及研发人员的知识根底和实际技术技能。新产品开发不顺畅,一时看走了眼,不稳、不准、不快,出了差错,受损失的不只是企业,连产品开发人员也受牵连,由于这类事情而发生炒人、辞职、不欢而散的现象不计其数。

 

在产品技术创新升级已成为行业风潮的今天,企业要量力而行。些研发能力很强的企业,看准了的项目上一个成一个;有些条件差的企业,一个好端端的创新项目,鼓捣一年半载也拿不出成果这就需要企业先练好内功,为开发新产品准备充足的条件。


4
谁掌握资料多谁就有发言权



对有志于产品创新的工程师来说,收集和积累资料,不是要不要做,而是必须要做的工作。电线电缆行业的技术前辈们,凡是出了成果的,哪一个没有几箱子文摘卡片?他们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期刊和书籍,做了成千上万张笔记卡片以便随时查阅。进入互联网时代,查阅资料更方便了,技术人员更应该通过大量阅读来武装自己的头脑。

 

说到收集查阅资料,就必然绕不开外语水平问题。有些技术人员号称达到了英语多少多少级,但仍然看不懂电线电缆专业文献。有些人吃喝玩乐英语呱呱叫,但进入中外技术交流座谈会议室,就哑口无言了。

 

曾经有一位新入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翻译文献时,把“铠装电力电缆”翻译成了“穿着盔甲、很有力气的绳子”。大家没有讥笑她,而是鼓励她要多看看中文版的电缆技术资料。后来,她进步很快,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电线电缆技术翻译骨干。为了给自己多长一只“眼睛”,建议技术人员多花时间补习电线电缆专业技术外语,最起码做到不说外行话。


掌握资料多,并不是囤积居奇,而是为了应用于工作之中。在新产品研发论证会议上,掌握资料多的人,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综合,提出自己的意见,成为当之无愧的项目负责人;而不掌握资料的人,就什么意见也提不出来,即使提出来,也是雾里看花,不着边际。


但即使有了发言权,也不能乱用,还要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。因为有时候“歪打正着”的事也会发生,特别那些实践经验很丰富的老技师、老工人的意见,往往是很有参考价值的。   


此外,技术人员应该多参加一些产品展览会、中外技术交流座谈会,多看一些有关技术资料。不仅仅是电线电缆产品,还有产品材料和产品使用等方面的资料,都要分门别类悉心收集,以备后用


看似简单的电线电缆产品,其中藏着大学问。前辈倾其一生没有完成的事业,要靠后人去继续努力完成。有志于电线电缆产品创新事业的技术人员,应该充分利用今天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,担当起我国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的主力军,让中国电线电缆大踏步走出国门,把响当当的中国电线电缆品牌带到地球各个角落。


5
同行业产品创新应有协作精神



世界上与电线电缆产品有关的技术文献显示,每一项重要的技术进步,都是多国技术人员协作努力的结果。例如,交联聚乙烯的各种交联方法、交联聚乙烯电缆水树枝和电树枝的发现与研究,以及各种交联设备和工艺的持续改进等,都是靠多国技术专家学者坚持不懈、共同攻关得来的。 

 

以电线电缆产品所用的铝为例,其发现、工艺发明和应用研究,曾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努力。在世界制铝史上,德国的维勒、法国的德维尔和埃罗、美国的豪尔等著名科学家可谓后世科技人员之楷模。每每想起他们的卓越贡献,看到由普通的铝矾土变成银光闪闪的铝锭、铝杆、铝线和铝护套,总令人感动不已。

 

在电解铝的研究方面,维勒先于德维尔,但德维尔却在维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突破。当德维尔制成的铝锭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后,他没有居功自傲,而是用他亲手制造的第一批铝锭铸成一枚纪念章,恭恭敬敬地刻上维勒的名字及其获得成功的时间“1827”,赠送给了维勒。

 

豪尔和埃罗都是在校大学生,他们虽生于不同的国度,远隔重洋,素不相识,但在23岁的黄金年华里,都取得了卓越的科学成就。他们是制铝工艺研究同行,却毫无忌前之癖。当豪尔1911年接受柏琴奖时,埃罗还特地跑到美国去祝贺他。

 

这四位科学家惺惺相惜,没有把自己取得的成果视为己有,而是向前辈和同行表达了感恩之情,为后人做出了良好的表率。

 

在各类产品创新活动中,一个新产品很可能同时有多人研究,就看谁能早日拿出合格的成果来。然而,不论谁先拿出了合格的成果,都不应忘记、更不应排斥那些来自行业和企业内外人士的指点、指导、启发甚至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批评。同行业的产品创新人员要惺惺相惜”,这样才能走出更加广阔的道路,取得更多、更好的技术成果。


6
产品创新要具备一定条件



电线电缆产品创新,离不开必要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条件。对于大中型企业的重要研发项目,需要编制《可行性研究报告》,以便进行项目审批、立项和实施,甚至还要出国考察和国内调研。对于小企业来说,工作程序则相对简化,量体裁衣,项目规模由自己决定。但是无论大小企业,要想进行产品创新,都必须具备“四特”:

 

技术特:企业的技术水平是产品开发能力的集中体现,包括技术管理、质量控制和检测手段等。若企业技术管理混乱,或者根本就没有技术质量管理,是不可能做出好产品的,更别说以数字化、智能化手段赋能产品创新了,所以企业务必要重视技术更新。

 

设备特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特种产品的制造和检验,一般都需要特殊的产品制造和检验设备。欧洲几个同行企业在制造特种电缆时,从拉丝、绞线到产品成型,所采用的设备都有各自的特色,其功能、精度等技术条件都比普通设备高很多。

 

材料特:电缆产品创新,就是技术人员以自己的知识,利用企业的技术条件、特殊设备和特殊材料,创造出新产品。产品研发人员只具备技术知识是不够的,还要有相应的辅助条件,有符合要求的材料,否则就是巧妇乃为无米之炊。


人才特:人才是产品创新之根本,没有合适的人才,产品创新就是一句空话。所谓人才,并不一定是高学历的人,有些经验很丰富的工人师傅和擅长技术革新的能工巧匠,也是理想的人才。因此,企业花重金人才挖角,不一定只看重学历,适用就行。

 

而当人才来了,企业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,要想获得有效的产品创新成果,必须让这些技术人员感到“有事可成”,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。


一方面,企业不能把招聘来的技术人员当做“万应灵药”和“万金油”,要尊重知识,尊重人才,尊重科学,扬其长而避其短,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,充实企业某个方面之不足,做到“招人有值、用人有道”。另一方面,企业要积极创造适当的工作和生活条件,要把工作任务、方向目标和预期目的告知技术人员,以合情合理的劳动报酬,让技术人员安心为企业服务

 

相应地,技术人员也要踏踏实实做事,以自己的知识和才干为企业服务,尽心尽力为发展中国电线电缆产业而奋斗。

(未完待续)

 

 

(本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)

 

返回:行业资讯

Copyright ©2018 - 2023 广州坚宝电缆有限公司 京ICP证000000号

技术支持:杭州四喜

199-2764-1253

阿里巴巴

返回顶部

+

首页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